
音乐系
明德博艺 立己达人
音乐系基本情况
音乐系始建于1988年,2001年开始本科招生,2017年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,2019年《基础乐理》被评为省一流课程,2024年音乐学专业通过河北省一流专业验收。目前建有音乐学(师范类)和舞蹈学(非师范类)两个专业。拥有教职工68人,其中正高级职称5人,副高级职称21人,博士6人。目前在校生926人。
思想引航红色铸魂,多维聚力育德润心
音乐系加强党建引领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,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将个人的教育理念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。

在文艺创新中领悟使命担当,由师生创作并参演的《更待丁香开·少年李大钊》和《铁肩少年》剧目作为河北省庆祝建党100周年优秀展演剧目,七次社会公演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,让广大学生深刻感悟到“铁肩担道义”的爱国情怀,以强烈的使命担当精神育德润心。教师原创《当祖国需要我》《花开四季》等20余首歌曲,在中央电视台、《学习强国》《人民网》等媒体平台发布。


艺术之美启智增慧,课堂相融提升专业素养
第一课堂中,通过学习传世的经典作品、传统的民族舞蹈、现代的音乐美学,学生在艺术之美中提高专业技能。第二课堂作为延伸,与第一课堂相融协同,扩大学识广度。每年开展的名师讲堂,聚焦德艺典范、专业发展,开拓学术视野;开展的教师基本功训练,一线教师示范指导,提升学生师范素养;与实习单位开展“共研提质”教学提升计划,师生在实操中增强教学本领;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师范技能竞赛和专业技能竞赛,经受历练,检验教学成果,提升专业素养和师范技能。

各种保障机制的建立,聚焦学生能力素质培养,助力护航,育人成果日渐显著。在毕业生中,涌现出获得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、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、中央电视台《星光大道》年度决赛亚军、河北省五四青年奖章等奖项的众多优秀校友。
在传承中创新,在实践中发展
我校获教育部“全国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”,(评剧)作为传承项目。音乐系通过建设中国评剧艺术馆、培仁历史文化街区等实践工作坊,举办跨地区的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,加强交流学习,进行创新实践研究,辐射带动了大中小学5所学校和3个社区开展传承活动,指导学生社团打造了“河北省活力社团”,服务地方文化发展,推进校园美育创建。

与河北省非遗中心共建冀东民歌研究基地,与唐山市艺术研究所共建艺术创作基地,与地方政府、文旅部门、重点中学、文化企业、演艺集团5部门签署产教协同育人协议,为学生搭建传承实践平台。参加“世界园艺博览会、金鸡百花电影节、河北省旅游发展大会”等重要活动,带领学生经受困难历练和专业检验,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团结协作,学会沟通,学会成长。近三年,学生共获得省级及以上竞赛奖励23项,其中,指导学生参加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国赛三等奖、创新创业大赛和艺术展演获得省级特等奖、一等奖多项。


音乐系秉承“开放办学、联合发展、特色兴系”的理念,坚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,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加强专业技能训练,强化艺术实践环节,努力把学子培养成具有扎实专业基础、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复合型音乐人才。通过与多方共建研究基地和创作基地,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和展示平台,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锻炼和成长,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,在传承优秀音乐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。